因為工業用戶的用電量最大,所以先看如何應對這方面。
Andre Dawson 1975年:蒙特婁博覽會隊第11輪第250順位 2010年:入選名人堂(得票率77.9%) Andre Dawson在1976年就登上大聯盟殿堂、1977年生涯第一個完整球季,以打擊率.282、148支安打、19轟21盜──準「20-20」的表現,榮獲國聯新人王。守備行雲流水、火力穩定輸出,讓Ryne Sandberg穿金(手套)戴銀(棒): John Smoltz 1985年:底特律老虎隊第22輪第574順位 2015年:入選名人堂(得票率82.9%) 不同於Greg Maddux和Tom Glavine,在1984年的選秀會上第2輪就受到球團青睞,隔年的John Smoltz可是遠遠在20輪以外才被老虎撿走,生涯功績卻能與前面兩位高順位的大投手並稱「勇士三巨投」,實屬難得。

Jim Thome生涯13發再見轟傲視大聯盟,回顧全紀錄: Ryne Sandberg 1978年:費城費城人隊第20輪第511順位 2005年:入選名人堂(得票率76.2%) 在小聯盟主要鎮守游擊的Ryne Sandberg,於1981年以費城人球員的身份登上大聯盟,出賽13場多半擔任代跑或代守,只獲得6個打席,敲出1支安打,隔年便被交易到芝加哥小熊隊。沒想到在教士隊一待就是16個年頭,累計超過500次救援成功,並兩度於賽揚獎票選名列第二(1998、2006)。隔年(1983),Ryne Sandberg轉守二壘防區,自此蟬聯了9年的國聯二壘金手套。Trevor Hoffman生涯600救援達成: Nolan Ryan 1965年:紐約大都會隊第12輪第226順位 1999年:入選名人堂(得票率98.8%) 說Nolan Ryan是「無冕賽揚」,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反對,他的豐功偉業已經複習到球迷們都倒背如流。1987年,Dawson轉戰芝加哥小熊的首年,便打出生涯新高的49轟、137分打點,一舉拿下國聯MVP。
他還保持了一項大聯盟紀錄:擁有史上最多的13發再見全壘打,其中也包含了他個人的生涯第500轟。1984年,攻守俱佳的Sandberg生涯首度(也是唯一)達成單季200安,拿下國聯MVP。醫療院所因收治的都是有症狀的患者,可全面使用PCR檢驗,少用快篩。
由於行政作業、核酸檢測(PCR)、研判都需要時間,加上週末不上班,地方醫療院獲知確診的案例,可能是在好幾天前就已感染。這裡指的是過去7天每10萬人口的新增確診人數,而且採用的是地方衛生單位登記、而非向主管機關通報的數字。「校正回歸」非台灣獨有,專家:較好稱呼是「回溯確診」 (中央社)國內昨天首見校正回歸400例本土病例,引發熱議。目前,德國每天新增的確診數字仍有7000人,但7天發病率降到70以下,與4月最高的160相比,疫情顯著緩和,全國的餐廳、商店和旅館關閉好幾個月後,近日將陸續開放。
有些國家最終調整病例發布的方式,例如德國主要是用過去7天的趨勢來研判疫情並當作政策依據,每天新增確診數字只是參考指標。安大略省衛生廳長艾略特(Christine Elliott)2月1日表示,由於多倫多公共衛生部門的資料轉移至省級數據系統(CCM),造成多倫多公共衛生部門當天多報確診數,導致安大略省每日的確診數被高估,達到1969例。

圖為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Photo Credit: 中央社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指出,面臨校正回歸狀況,代表國內檢驗量能有待提升,但至少台灣發現問題後趕緊把「塞車」的案件消化掉,也有如實對外公布,目前看來「沒什麼大問題」,未來幾天可能還會再出現一些校正回歸的個案。蘇益仁認為,要解決檢驗量能不足問題,可從檢驗試劑的選用策略下手,例如社區篩檢選用準確率較高的快篩試劑,避免耗費PCR量能。德國全國防疫主管機關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從去(2020)年2月疫情爆發以來,每天公布新增的確診數字,不過都會強調這是地方衛生單位前一天向主管機關通報的數字。這個所謂的「7天發病率」從此就成了德國媒體報導疫情的重點,和政府推動防疫措施的根據。
專家指出,各國疫情剛爆發時,都可能因檢驗量能、人力因應不及,面臨校正回歸的狀況,非台灣獨有。安大略省指出,由於數據收集問題,多倫多公共衛生部門1月30日多報了約300件額外的確診案例,這也影響安大略省的總體確診案件數。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昨天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校正回歸比較好的稱呼是「回溯確診」,各國在疫情剛剛爆發時,都可能因檢驗量能、人力來不及因應,導致每天採檢的檢體驗不完、驗完的來不及通報,出現通報上的時間差,經過一段緩衝期消化後,才能確認每一天有多少人確診。去年第一波疫情時,7天發病率只有個位數字,到了年底冬天的第2波疫情期間飆高到200,少數地區甚至是超過30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宣布新增321例COVID-19本土病例,另外新增400例校正回歸的本土病例,也讓「校正回歸」瞬間成為全台討論度最高的關鍵字。正因為有這樣的時間差和資訊不同步的問題,隨著疫情擴大,德國去年5月起改用以過去7天的趨勢作為判讀疫情的標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2)日公布我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增病例時,也公布過去幾天「校正回歸」的案例,引發熱議。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昨天受訪表示,各國在疫情剛爆發時,可能因為各種情形導致案例通報的時間差。
前疾管局(疾管署前身)蘇益仁則指出,面臨校正回歸狀況,代表國內檢驗量能有待提升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當局,今(2021)年2月因為整合與省會多倫多市的數據系統,單日確診一下暴增近2000個病例 ,當中包括大約300個高估的案例。去年第一波疫情時,7天發病率只有個位數字,到了年底冬天的第2波疫情期間飆高到200,少數地區甚至是超過300。蘇益仁認為,要解決檢驗量能不足問題,可從檢驗試劑的選用策略下手,例如社區篩檢選用準確率較高的快篩試劑,避免耗費PCR量能。安大略省指出,由於數據收集問題,多倫多公共衛生部門1月30日多報了約300件額外的確診案例,這也影響安大略省的總體確診案件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2)日公布我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增病例時,也公布過去幾天「校正回歸」的案例,引發熱議。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昨天受訪表示,各國在疫情剛爆發時,可能因為各種情形導致案例通報的時間差。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昨天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校正回歸比較好的稱呼是「回溯確診」,各國在疫情剛剛爆發時,都可能因檢驗量能、人力來不及因應,導致每天採檢的檢體驗不完、驗完的來不及通報,出現通報上的時間差,經過一段緩衝期消化後,才能確認每一天有多少人確診。
德國全國防疫主管機關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從去(2020)年2月疫情爆發以來,每天公布新增的確診數字,不過都會強調這是地方衛生單位前一天向主管機關通報的數字。這裡指的是過去7天每10萬人口的新增確診人數,而且採用的是地方衛生單位登記、而非向主管機關通報的數字。
醫療院所因收治的都是有症狀的患者,可全面使用PCR檢驗,少用快篩。專家指出,各國疫情剛爆發時,都可能因檢驗量能、人力因應不及,面臨校正回歸的狀況,非台灣獨有。
由於行政作業、核酸檢測(PCR)、研判都需要時間,加上週末不上班,地方醫療院獲知確診的案例,可能是在好幾天前就已感染。有些國家最終調整病例發布的方式,例如德國主要是用過去7天的趨勢來研判疫情並當作政策依據,每天新增確診數字只是參考指標。安大略省衛生廳長艾略特(Christine Elliott)2月1日表示,由於多倫多公共衛生部門的資料轉移至省級數據系統(CCM),造成多倫多公共衛生部門當天多報確診數,導致安大略省每日的確診數被高估,達到1969例。這個所謂的「7天發病率」從此就成了德國媒體報導疫情的重點,和政府推動防疫措施的根據。
圖為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Photo Credit: 中央社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指出,面臨校正回歸狀況,代表國內檢驗量能有待提升,但至少台灣發現問題後趕緊把「塞車」的案件消化掉,也有如實對外公布,目前看來「沒什麼大問題」,未來幾天可能還會再出現一些校正回歸的個案。正因為有這樣的時間差和資訊不同步的問題,隨著疫情擴大,德國去年5月起改用以過去7天的趨勢作為判讀疫情的標準。
目前,德國每天新增的確診數字仍有7000人,但7天發病率降到70以下,與4月最高的160相比,疫情顯著緩和,全國的餐廳、商店和旅館關閉好幾個月後,近日將陸續開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宣布新增321例COVID-19本土病例,另外新增400例校正回歸的本土病例,也讓「校正回歸」瞬間成為全台討論度最高的關鍵字。
「校正回歸」非台灣獨有,專家:較好稱呼是「回溯確診」 (中央社)國內昨天首見校正回歸400例本土病例,引發熱議。至於未來疫情將如何發展,何美鄉說,目前單日新增的病例數雖然不見得是最高峰,但她認為以長期趨勢來看,台灣應該已處於疫情高峰,若持續阻斷病毒傳播,疫情應該會趨於平緩或下降,未來各縣市可望只剩下零星病例冒出,直到疫苗接種到一定規模,才有可能逐漸歸零。
前疾管局(疾管署前身)蘇益仁則指出,面臨校正回歸狀況,代表國內檢驗量能有待提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已跟各區管中心和責任醫院,確實掌握病床數,以及相關醫療資源分配,以協助地方因應疫情所需。陳宗彥表示,調查局今早已發出新聞稿說明,他也重申沒有進行調查的情形存在。各地方如有疑似確診者失聯,還在等待確診的結果之前,請地方政府立即啟動警政協尋,以防疫情擴散。
「簡訊實連制」侵害個人隱私?指揮中心予以駁斥 指揮中心今日也進行假訊息的澄清,依據新聞稿,近日臉書流傳「簡訊實聯制侵害個人隱私,政府藉機監控人民行蹤」等流言。一經地方政府通報確診者相關資訊後,指揮中心會盡快完備足跡資料,來供地方衛生單位完成疫調,有效提升效率跟效能。
「校正回歸」引熱議:指揮中心簡化通報流程,調查局澄清未進行情蒐 陳宗彥說明會議決議前,先說明今日的會議比前幾天早結束,指揮中心和地方政府間也陸續解決合作間的問題,相關的調度都會愈來愈順暢。有關通報及檢驗流程,指揮中心已規劃相關機制,減少醫療院所端通報及送驗資料的登打負擔,以利快速傳遞檢驗結果及後續取防治工作,加速民眾溝通與放心。
請民眾勿再轉傳與散布此則不實訊息,以免觸法遭罰。這套系統不必加入會員、免填任何個人資料,回傳給電信公司的資料只有「手機號碼」、「當下時間」及「場所代碼」3項資料,這些資訊都是民眾原本使用的電信公司已有的資訊,是最小範圍的個資提供,且只保留28天後就會銷毀,僅當政府有疫調需求時,才會調閱這些資料,進而找出足跡。